这几天,高考成绩陆续可以查询。
在我们国家,高考算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一件盛事,也是许多普通人改变人生的一个重大考验。
我之前说过:在如今内卷横行的时代,高考依旧是很多普通人机会。
因此,高考也成为了很多普通人的跳板。
特别是对没有能力选择留学、发展素质教育机会的人来说。
目前的应试教育,尽管有“补课”的存在,但还没有到“人民币玩家”和“NPC玩家”有巨大差异的阶段。抛开留学、素质教育、保送的人来说,留下参加“高考”的人,都是有机会追平的。
就算是有“人民币玩家”,也只是“微氪”。
应试教育也不像艺术类、科技类、运动类(非田径)等,需要常年的氪金。从个人的角度,天赋的影响也不会太大。
高考,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来跨越资源的战争和上一辈人的压制。
因为高考,限制了总分,压制了头部。
而由于高考的重要性,也会有一部分考生高考失利,选择复考。截止到2022年,复读复考的通道,还没有完全关闭。
那到底要不要复读?
如果我们要从成年人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,必须要抛弃传统的观念,不要简单的用“心态”或者“目标”来决策,应该用收益率和风险值来评估高考这件事。
现在的好学校不仅能带来专业能力和文凭门槛的提升,同时也能带来丰富的校友资源,因此,通过高考选择一所好学校带来的增益,是非常高的。
以福州为例,你考农大,和福大,完全是两个圈子。农大就相当于福州最普通的本科圈(不纠结专业),但是福大的校友,不论在未来创业资源上、政府资源上,都能得到很大的帮助。
如果能通过复读,从农大跳到福大,这个增益是一辈子的。
而福大对比厦大,厦大的资源又辐射到了全国,如果你是厦大毕业生,毕业后创业融资几百万,应该还是有几个校友能轻松支持的。在这里面,不仅仅是有钱没钱圈子的问题,还有学校和城市基因问题。
如果你进入了闽江学院,圈子则也是不一样的。
对考生来说,如果高考是因为发挥失利,或者运气不好,没有明显的偏科。也就是说,平时测试的排名都比较靠前,但是因为发挥的问题,导致高考排名靠后而无法选择满意的学校,有比较好的把握能通过复读完成“大学择校”的跃迁。
有明确的目标学校,有稳定的学习基础的。
非常建议复读。
比如从大专提升到本科,从本科提升到211985,从211985提升到清北等。
失败了浪费一年,但没有尝试,可能会后悔一辈子。
我们常常觉得复读浪费时间和经历,但是,把复读放在整个人周期中的时候,复读的时间比例是极小的。
以12年义务教育和35年工作周期来算的话。
复读是占2%的生命主要周期,以工作时间为分母,也不到3%的比例。
但也就是这个不到3%成本的一次尝试,有可能大大的改变97%的后半生。
这真的是非氪金玩家的“外挂”。
但复读一定要做评估,建议让自己的老师们做一个评测,看看这场高考自身的“天赋”是否是完全发挥了,不要盲目自嗨。
而且,在选择复读前,每个复读生都要给自己做好思想工作。
选择复读是真的“复读”,而不是选择“重考”。
很多复读生失利的原因是,在复读过程中厌倦了各种“完全认识”的课程和作业,每天醒来恨不得“第二天就再来一次高考”。这样心态的复读生,基本没戏。说直白一点,不过是“无法接受失利的现实”。
还有一部分考生,自身心理素质比较差,整体发挥也比较正常的,也没有明确目标学校的,也不怎么喜欢学习的,则不建议复读了。因为他们复读了,也很难得到收益,还会徒增一年的心历路程。
普通本科,至少是很多公务员、一般白领的基本门槛,在学历的再升级上,也比较友好了,所以,进入普通本科的学校,就安心的做好人生规划。
而对于那些只能考入大专的学生,有能力实现本科跃迁的,也建议复读。不愿意复读或者没有能力复读的,也不用灰心。
专科的优势在于,比本科的学校早一年步入社会,比复读的学生早两年步入社会。
但这个优势,会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,越来越弱。
学历也是如此。
但更严重的,比起年限和学历的势能逐渐减弱。
校友的势能和优势,会被逐渐加强。
但不管如何,高考是普通人为数不多的机会。
而复读是普通人为数不多的外挂,但这也会成为复读生的再次失利点。
比如去年的数学和今年的数学,完全是两个量级。
今年的复读生,有可能因为数学,拉近了他和其它考生的差距,也可能因为数学,拉开了他与其他考生的差距。
复读,也有天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