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业新闻
>
2022年“逆向考研”:不要辜负难得的学历周期
2022年“逆向考研”:不要辜负难得的学历周期
PaperRed
2022-09-19
557

近期,教育部宣布了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报名时间和考试时间,这意味着一年一度的考研进入倒计时阶段。近些年,考研竞争日益激烈,2022年全国研考报考人数已经达到了457万人(2021年末考试),较上一年增长了80万人。据媒体报道,近年来“逆向考研”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。许多本科毕业于“双一流”建设高校的学生们,在考研时不再局限于报名“双一流”建设高校,普通大学也渐渐成为这些人的选择。

“逆向考研”的背后是考研严重“内卷”,高校部分专业研究生复试线日渐上升。以比较热门的新闻与传播专硕为例子,这个专业2022年复试A类国家线367分,较上一年上涨12分。基于国家线,各院校新传专硕要求考生初试成绩400分以上的进复试标准成了普遍存在现象。要清楚新传专硕满分500分,400分以上才有资格进入复试,也就预示着这个专业竞争形势极为激烈。而类似“卷”的考研专业还有许多。

硕士学位成为现阶段就业市场的基准门槛早就不是新鲜事儿。应往届的本科毕业生想通过增持学历来寻求更好的个人发展,这也是考研严重“内卷”的重要原因。尽管学历并不一定可以代表技能,也不能直接体现个体是否能胜任某些工作岗位,但是对用人单位来讲,通过筛选学历降低选人用人成本,这是一种经济高效的方式。考研每年一次,并非所有考生们都可以一次性“上岸”名校或热门专业,因此降低考研成本、提高考研成功率的选择自然就是报考普通大学研究生。也就不奇怪“双一流”院校本科毕业生考研择校时选择“双非”院校。

每个人,在大学毕业以后可以获取的周期性系统性学习的机会其实并不多,对大多数人来讲,系统性学习对于个人的影响和改变,远远高于日常自主学习。考研绝非易事,硕士毕业更不容易,不管出于什么原因,选择去普通大学读研,也应主动精进,不要辜负难得的新的系统学习周期。

莫辜负新的系统学习周期,是契合个体就业目的的美好期望,同样是契合个体发展意愿的诚恳建议。也就是说,个体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,才选择提升学历。即然考上硕士研究生,我们就应该珍惜这个通过自身努力获得的上升机会。就算“逆向考研”还有一种积极意义在于打破唯名校论,但这和满足个体发展意愿并无太大关联。名牌大学的招生人数有上限,与其说过度努力冲刺名校,还不如选择匹配个人能力的目标院校。

也可以观察到博士生被很多高校淘汰的实际情况。一样受现实生活影响,国内博士难进更难出,“难”的背后许多因素相互交织,但是其中一点是为了读博而读博。与“逆向考研”一样,现阶段也会有一些在读博士生选择退学。这些人在经历了博士研究生活之后发现,起初为了读博而选的研究方向并不是自己喜爱,亦或者是极大的科研压力早已严重影响了正常生活等,在慎重考虑后,最终选择了退学。莫辜负新的系统学习周期,一样也就预示着在科研领域不够热爱就应该选择放弃。否则的话,在耗费大量精力、放弃多年正常生活、浪费多年时间后,被高校按规定清退,这实在得不偿失。